您的位置::东江农业网 >> 滇沙针

玻璃行业--兼并重组是出路珍珠梅属

时间:2022年08月30日
玻璃行业--兼并重组是出路
 我国玻璃产量从1949年的90万重量箱发展到2001年的2.04亿重量箱,并建成300多家大、中、小型平板玻璃企业(不含已经下令关闭的小平拉企业)。2 001年浮法玻璃产量高达1.76亿重量箱,到2002年末,浮法玻璃生产线已近90条。总产量已10余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已成为浮法玻璃生产大国,无论从产量上还是从营运浮法线数量上来看,均居世界首位。但目前中国300吨/日级以下11条、300~4 00吨/日级54条,而500吨/日级以上只有19条,而国外五大玻璃公司浮法玻璃生产线几乎都是在700-800吨级以上。在经济规模上远不如欧、美、日,至今国内玻璃市场上仍充斥着过多的中低档次的玻璃产品。虽然我国近几年浮法玻璃质量虽有长足进步,但优等品仍十分短缺。众多的浮法线与国外发黄脉花楸达国家相比在工艺技术等各项指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玻璃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三次从热潮到疲软的局面。

第一次是在1988~1991年。这次玻璃市场疲软,原因一是由于压缩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投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二是由于玻璃工业发展速度太快所致。从1 986年到1990年共建成20条浮法线,玻璃年产量由1040万重量箱增加到3488万重量箱(同时,在此期间还建了一批垂直引上法和小平拉生产线,连同原有的生产线,合计普通平板玻璃年产约5 000万重量箱),平均每年增加698万重量箱,浮法玻璃平均年增长率为27.4%,如果加上新建的引上法和平拉线,平板玻璃年增长率超过3 5%,大大高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10%的增长速度。也就是在这个发展热潮期的1989年开始,我国平板玻璃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第二次是从1992年初开始。当时,我国又掀起经济建设的高潮,城乡住房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于是又一次出现平板玻璃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从1992年开始,平板玻璃价格全面大幅上扬,大部分企业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到1993年夏秋期间,平板玻璃行业的效益达到了顶峰,产品售价与成本的比例,许多企业曾达到二比一,个别品种甚至达到三比一,比其它行业的效益高出几倍。甚至形成这样的观念,即认为平板玻璃生产线是摇钱树,是印钞机,平板玻璃企业成为一些地方的财政支柱。当时一条3 00吨级的浮法线一年的利润可以达到1.2亿元左右。在高额利润驱动下,各地争先恐后地兴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在“八五”期间的1992~1 995的4年内共建成投产的浮法线有19条,其合计生产规模为7290吨/日(平均为384吨/日),年增产量为3882万重量箱。同时在此期间,许多地方兴建几百条小平拉线。即使这样,1 995年玻璃市场还好,玻璃企业还有相当可观的利润。但由于浮法线工程建设有近两年的工期滞后,“八五”后期建设的浮法线在1996年建成投入生产的有8条,合计生产规模为3450吨/日,年产量为1837万重量箱,致使1996年下半年开始又出现市场疲软的局面。1997年又有10条线建成投产,合计生产规模为4 400吨/日(平均为440吨/日),年产2343万重量箱,于是我国玻璃市场陷入严重的疲软局面。

玻璃企业互相压价竞争,使许多企业处于亏本的境地。

第三次是从“九五”后期开始。我国政府鉴于玻璃市场情况和小平拉及四机以下的平板窑能耗高、玻璃质量差、污染严重等情况,勒令关闭一批生产线。而且1 998、1999两年只有3条线建成投产,所以2000年春玻璃市场开始好转。于是又有一些玻璃企业受利益驱使,自筹资金在夏季争先恐后地掀起兴建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浪潮。这次建线的特点是不仅生产规模大,而且建设速度快。一般从筹建到投产只需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从2 000年7月到2002年8月,两年里先后建成19条浮法线(还有11条正在建设中),其平均生产规模为475吨/日,年产量为4806万重量箱,使我国浮法玻璃产量由2 000年初1.45亿重量箱增加到1.93亿重量箱,其平均年增长率为16.6%。需要指出的是,年增长率16.6%是以1.45亿重量箱为基数的,不能与“六五”至“七五”期间基数低的情况相提并论。这么多的玻璃进入市场,使玻璃市场再次陷入严重疲软境地,降价出售不可避免。因此,玻璃企业面临亏本局面就不足为奇了(用国外浮法工艺技术建设的生产线生产的高档浮法玻璃,情况好一些)。

2000年是玻璃行业从第二次衰退后复兴的第一年,玻璃价格较前一年有50%以上的增幅。因此玻璃行业又一次涌入大量资金投资浮法玻璃生产线。尽管需求在增长,但是产量增长远远超过需求的增长,于是玻璃价格再度开始滑落。

分析可以发现,若全年平均价格在50元左右,则玻璃行业就很难有盈利的可能了。

从中国平板玻璃原片市场的产、供、销状况来看,更令人焦虑。

根据近几年我国平板玻璃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和今后市场供求变化趋势分析,及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市场供求信息表明:我国今明两年平板玻璃行业总量仍处于供大于求、价格下滑、效益下降的趋势。其主要依据及原因大致如下:一是近年来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增长过快。截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84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投入营运,实际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7亿重量箱,加上部分垂直引上等玻璃产能的年生产总能力已超过2 .4亿重量箱。正在建设、筹建的16条浮法线估计在1~2年内还将会陆续投产。今后两年平板玻璃的原片产量将维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二是国内市场需求增量有限。根据对建筑、交通、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分析,2002年全社会玻璃需求量为1.93亿~2 .10亿重量箱,2003年全社会玻璃需求量为2.07亿~2.26亿重量箱。即使各地从现在起不再新上浮法玻璃生产线,近两年仍将形成1500万~2 000万重量箱过剩生产能力。

三是国际市场产量出现过剩。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预计2002年世界平板玻璃产量增长率在1.8%~2.0%之间。国际玻璃市场从19 99年末开始出现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到2001年末,价格已下降5%左右。2001年国际玻璃市场贸易量约1.05亿重量箱,其中80%的市场份额被日、美、英、法的5家跨国公司垄断,同时这5家大公司还控制着占全球玻璃总量61%的玻璃及深加工生产能力。除非洲和中东市场外,国内企业进一步开拓出口市场的难度很大。

四是国内原片玻璃产品结构不够合理。2001年国内玻璃总量中,优质浮法玻璃的比重只占12%,远不能满足市场对高档优质浮法玻璃的需求,全年还进口平板玻璃2 447万平方米。2001年用于高档建筑的中空玻璃和车辆用夹层钢化玻璃进口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150%。这说明高档优质及深加工玻璃需求增加,市场尚有一定缺口。但中档、中低档普通浮法玻璃则由于新线过于集中,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玻璃行业肯定是个规模效益和产品结构优势二者缺一不可的行业。当今世界上生产总量占61%的5大玻璃公司就占据了2 80条浮法线的2/3之多。而我国所拥有世界玻璃生产总量31%的份额却散落在近300家大、中、小企业之中,这与世界5大公司的集团规模优势、产品结构优势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中国应当通过兼并、收购、合资、租赁、控股等多种方式推进玻璃企业的联合重组,发展特大型的玻璃集团公司,才能以低成本、高质量、多品种、强劲势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这才是中国玻璃行业的出路。

根据我们的分析,在目前玻璃市场逐步进入调整期后,为了减轻第三次行业性市场危机所造成的损害和更具威胁的外资技术与市场垄断倾向,玻璃行业有必要尽快在全行业实行战略性的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是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必然产物,是经营形式从“产品经营-商品经营-资本经营”逐级递升进程中的高级形式。玻璃行业为实现长期发展战略,必须以资本经营作为突破口。

资本经营势在必行

一是玻璃行业社会总资本分布不合理。这表现为低水平重复建设及带来的结构性矛盾,这也是多年来无法解决的顽症。究其深层原因,我们认为,是条块分割格局下的计划管理方式的结果。有些地方不顾玻璃行业的总体布局盲目上项目,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有些地区不厌其烦地搞重复建设,使中低档玻璃产品充斥市场,这样加大了玻璃行业的效益滑坡,加剧了玻璃企业的亏损。

解决这一顽症的途径,从根本上讲,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只能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玻璃企业集团,达到生产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是玻璃行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玻璃行业负债率过高,资本构成不合理。玻璃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相当一部分玻璃企业靠短期拆借过日子,财务费用因此直线上升,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出现这一问题的客观原因是各种原材料、能源、动力和运输价格大幅度上涨,玻璃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不得不靠贷款来维持运转。但玻璃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经营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水平上,也是重要原因。只有增睡莲目大自有资本,减少负债,逐步调整资本结构,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才能缓解这种情况。

收购兼并是主要手段

基本模式可以是以一批初具规模并已通过股份制改造、获利能力强的大型玻璃企业为企业集团的“龙头”和核心,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幽灵花至跨国经营的大型玻璃企业集团。这些大型玻璃企业集团在组成方式上可以是多种形式黄檀。组建初期,可采用控股、参股、协作经营方式,资本雄厚时,也可以直接采用收购、兼并等方式。获利常见的肝腹水护理措施有哪些
间质性肺炎患者的饮食重点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其他疗法
肝腹水饮食原则是什么
友情链接